首页 >  科技中国

稳固“双链”构建“双循环” 科技创新该如何发力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中国 2020-07-05
原标题:稳固“双链”构建“双循环” 科技创新该如何发力

  “一家企业生产的轴承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但是用于轴承润滑的油脂还依赖进口,为了防止国外断供,企业只能大量囤积润滑油。”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发现,要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固,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不能忽视。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其中一个“保”,就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科技创新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当务之急是做好补链强链

  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严重受阻,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也陷入困境。

  “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只有在一条条产业链、供应链中寻找整合、重塑的新路子,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代表说,当务之急是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在产业链上完善创新平台、推动创新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科技大省。王秦表示,近年来,江苏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把“科技创新要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江苏13个重点的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打造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深入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目前,全国超过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有15.1%的在全球领跑的技术分布在江苏。”王秦说。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桂泉代表认为,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突围产业链供应链中存在的“技术孤岛”,尤其是要解决核心的关键环节,拉出清单、列出计划、重点攻关,实现“点”的突破;引导市场进行产业链要素集中投入,解决上下游之间的应用难题,形成“线”的拉动,构建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关键原料的产业链国内闭环体系。

  让市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榜样,华为、腾讯等都是科研人员主体参与成果转化,并形成了市场化主导的成功案例。”5月2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科协、科技界联组会上,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委员面对李克强总理说出了科技人员的心声,“科技成果转化并非将成果‘一转了之’,科研人员最了解他的技术,由其来主导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种高效的方式”。

  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这方面的探索已卓有成效,成立5年多以来,建立了53家研究所,集聚8000多名研发人员;衍生孵化的企业超过780家,转化技术成果超过4500项。

  王秦认为,这主要归功于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金使用方式、用人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及“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时,有了这一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提法”。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车间主任王巍代表说,目前制约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在下游应用环节,即复合材料和制品方面,他期待,“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导向,能真正打破企业和企业、企业和科研院所间的科研壁垒,也让基层科研人有机会寻求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技术攻关。

  在开放中创新提升抗风险能力

  当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既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代表委员们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更能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建议,加大新兴市场拓展力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互利共赢的供应链产业链合作体系。比如,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完善海外仓服务,助力企业扩大出口,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

  王秦表示,江苏的经验是强化开放创新,深化与科技大国的合作,积极拓展和关键小国的产业研发合作。2019年江苏率先与挪威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与荷兰北布拉邦省签署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协议。牛津大学苏州高等技术研究院、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合作载体也在加快建设。同时中国在以色列建立的首个省级创新中心——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也在特拉维夫开始试运营。

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
纠错:2438514686@qq.com

蓝码智能科技信息网

备案号 | 粤ICP备15075408号-3

Copyright © 2019-2020

使用手机端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浏览移动站获取更多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