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信息

从一份份保单看雪域高原新发展

来源:人民网 科技信息 2025-10-20

九月的日土县草原上,牧民格桑收到了保险理赔到账短信,让他松了一口气。

格桑家32只白绒山羊在今年8月因暴风雪冻伤,人保财险阿里分公司的查勘员顶风冒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达坂定损,3天内12.8万元赔款解了燃眉之急。“现在有保单兜底,过冬的草料钱有着落了。”格桑的感慨,正是保险扎根雪域高原的生动注脚。

从1987年西藏自治区保险业首张保单诞生至今,保险服务在这里实现了从无到有,并延伸到高原的田间地头、牧区屋舍。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引下,一份份带着温度的保单,正成为普惠金融赋能雪域振兴的重要载体。

西藏当地保险工作人员在向当雄县牧民介绍理赔条款。人民网记者 黄盛摄

护航特色产业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格桑家所养殖的白绒山羊,在日土县被誉为“纤维宝石”,是当地农牧民收入的“半壁江山”。然而,高海拔养殖面临着自然灾害与疾病的挑战。

“以前养牲口就跟‘赌运气’一样,一旦出点事儿,合作社扛不住,社员们也心慌。”日土县汝若养殖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尼玛顿珠坦言。传统政策性保险保额偏低,难以覆盖实际损失,成为产业发展的“增收瓶颈”。

针对这一痛点,西藏人保阿里分公司推出“白绒山羊商业性养殖保险”,为每只羊增加400-500元保额,与政策性保险形成“双重保障防线”。“投保后,最大的改变就是‘没有那么慌了’。”尼玛顿珠说,“现在就算遇到风险,知道有保险保障,合作社也能稳稳当当往前走。”目前,该保险已在日土县白绒山羊养殖主体实现100%参保。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发推广符合涉农企业需求的财产险产品。人保财险据此在西藏构建起多元化农险体系:全面落地小麦、玉米、水稻和青稞四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更稳固;在阿里日土县推出白绒山羊专项养殖保险,覆盖疫病、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2024年为当地产业提供205万元风险保障。

拉萨市当雄县牧民罗布对牦牛的风险保障也充满谢意。他家的牦牛去年在一场暴风雪中损失惨重。西藏人保依托“耳标+信息系统”实现承保理赔可视化、服务高效化,3天左右就把理赔款兑现给了罗布,没有耽误恢复生产。2025年,当雄营销服务部已经为当地承保藏系牦牛30.4万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约16.7亿元。

织密民生保障 绘就幸福生活底色

“住院花了31.52万元,自己只掏6000元!”西藏墨竹工卡县莫冲村村民普姆阿尼翻着医疗账单感慨。2025年3月,她因脑动脉瘤手术,通过当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互助保险”四重保障,不仅报销了大部分费用,还享受了人保财险的一站式理赔服务。

记者了解到,作为西藏首单城乡居民医疗互助保险,其已实现保障体系“一体化”、待遇结算“一站式”、理赔服务“一岗办”。截至目前,总受益人次达4290人,累计赔付金额1237万元。

伴随着西藏医保部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加快,特别是在“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政策指引下,西藏人保构建起“1+3+N”新医保体系服务模式。目前,已承接53个县区的基本医保委托经办业务,派驻186名专业人员协助开展参保登记、费用审核、政策宣传等工作,形成“基本医保经办+大病保险服务+医疗救助衔接”一体化服务链条。

此外,西藏人保江孜支公司将服务下沉,在乡镇设立“惠民服务站”,配备藏汉双语专员,让农牧民“小病不出乡、理赔不出县”。江孜县热龙乡乡长杨刚在采访中说:“保险把服务送到了家门口,群众的幸福感实实在在。”

针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同样暖心。在阿里地区,西藏人保为788名护边员定制专属保险方案,涵盖意外伤害、医疗等保障,年保费466元,保额达66万元。护边员洛桑次仁说:“有了这份保障,我们守边更安心了。”

赋能边疆治理 “理赔点”变成“暖心站”

在墨竹工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服务大厅,当地农民正在办理一站式理赔服务。人民网记者 黄盛摄

保单的价值,正在超越传统的灾后补偿,向社会治理的更广领域渗透。

在“英雄城”江孜县,人保“红色驿站”成了户外劳动者和过往游客的“暖心港湾”。这里不仅能歇脚、喝水、充电,还能办理保险、接受金融知识普及。“我们把它定位为‘温暖驿站+金融课堂’,让保险服务更有温度。”西藏人保江孜支公司经理索朗加措说。

与此同时,西藏全区首家县级“警保联动便民服务站”也在这里诞生,群众可一站式办理机动车注册、检验、过户、缴税、投保及电动车上牌等业务,告别“多头跑”。服务站运营以来,仅电动车上牌就办理了800余辆,服务群众超1500人次。

在错那市德吉村,人保驻村工作队队长王队长已扎根三年。他和队员们推动滩涂改造、发展集体经济,见证了村民人均收入较2021年增长约12000元的可喜变化。“驻村工作,就是要实实在在干点事,把‘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种在群众心里。”王队长说。

在定日县地震灾区,西藏人保工作人员冒着余震风险,深入灾区查勘,简化理赔手续,让赔款在最短时间内直达灾民账户。“赔款三天就到账了。”灾区群众忘不了保险在参与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的价值。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业在分散经济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与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专业力量和重要作用。“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业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职能定位。

从当雄草原的牦牛保单到墨竹工卡的医疗互助,从阿里边疆的护边保障到定日地震的快速理赔,西藏人保用5797个行政村服务网点的坚守,用一份份跨越雪山草原的保单,将普惠金融的阳光洒向雪域每个角落——“每一份保单都是承诺,每一次赔付都是担当,要让保险成为高原坚实的依靠。”

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
纠错:2438514686@qq.com

蓝码智能科技信息网

备案号 | 粤ICP备2024341071号

Copyright © 2019-2020

使用手机端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浏览移动站获取更多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