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从一度绿电探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智慧”密码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互联网+ 2025-01-01

12月30日,作为我国第一批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项目之一,青海冷湖广竣5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15亿千瓦时;12月27日,临高海上风电项目首批风机并网,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绿电约18.5亿千瓦时;12月24日,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首批风光基地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达36亿千瓦时……

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2亿千瓦,同比增长46.7%;风电装机容量约4.9亿千瓦,同比增长19.2%。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发展,对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及能源保供具有重要作用。这有助于在总量上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风光互补,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与此同时,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技术加速与可再生能源产业融合,打造具有多维感知、远程控制、分析预测、多元信息融合判断的智慧电站,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在云南省曲靖市,在富源西风电场中控室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每6秒可以将集控设备的实时画面、数据传回并显示在大屏幕上。

“我们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富源西风电场打造了‘数字孪生+超算中心’智慧风电场系统。通过收集多年来这一地区的风力、降水等数据,建立分析数据的专家模型,让风机每一次细微变化能被感知,让每一度绿电可知可控。”云南国际富源西风电场负责人李军表示,与传统运维方式相比,该风电场年发电量预计提升1.1%左右,以全年发电19亿千瓦时计算,相当于多发电2000多万千瓦时。

类似的场景也在光伏电站上演,在云南省元谋县班果光伏电站内,轨道机器人在电站升压站来回穿梭,原本2个小时的人工巡检可缩短至20分钟;借助热成像摄像机、拟人态传感器等设备技术24小时监测,发现问题秒级响应……

“班果光伏电站有13万块光伏板,点多面广,每次人工抽检测大概100块,3个人需要1天才能完成,人工巡检难度大且效率低。”班果光伏电站负责人高邓鸿介绍,今年3月班果光伏智慧电站建设项目建成后,红外测温摄像头可以精准感知温度变化,测温排查也仅需一两个小时,准确率达到99%左右,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聚焦原创性、引领性创新,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促进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培育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

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融合发展,正改变能源的生产、运行、传输模式,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
纠错:2438514686@qq.com

蓝码智能科技信息网

备案号 | 粤ICP备2024341071号

Copyright © 2019-2020

使用手机端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浏览移动站获取更多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