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文鉴赏

经山历海小说完结

阅读会 网文鉴赏 2021-04-01
  • 吴小蒿尤浩亮小说全集经山历海推荐章节
    吴小蒿尤浩亮小说全集经山历海推荐章节

    点击红色链接阅读更多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

《经山历海》是一本文笔成熟,内容新颖的小说,该书的主人公是吴小蒿尤浩亮,吴小蒿尤浩亮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吴小蒿通过读书走出来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但是之后的生活也谈不上多幸福,和丈夫的失败婚姻让她终于认识到,自己必须要想办法活出自己的价值。

精彩小说欢迎阅读:

吴小蒿知道,周斌书记以前是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分管文字工作,是写材料的高手,一般稿子很难入他法眼。她问:“他到这里不专管文字了,还怎么折磨下属?”

郝娟苦笑一下:“照样折磨。办公室刘主任写一篇稿子,书记一遍遍看不中,让他反复修改,逼得他经常打通宵。刘主任跟人说过,有时候,写材料写到半夜,精神接近崩溃,真想追随那个前任,挂了算了。不光他,好多人都说,材料在书记那里老是通不过,真不想活了。”

“别人写什么材料?”

“人人都要写,又是调研报告,又是工作小结,隔三岔五就要来上一份。你说,乡镇干部讲的是实干,写那么多材料干啥?可是周书记说,工作做得再好,也要体现在文字上,笔杆子上的功夫,是干部最重要的功夫。他还提出一个口号,叫什么来着?对了,‘文比天大’!”

吴小蒿听到这里,想起了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的两句诗:“莫将三寸鸡毛笔,便做擎天柱地看。”她早就知道“文比天大”这个说法,心想,在文人中这样讲,强调写好文章的极端重要性,还算说得过去,但在基层干部中提这口号,就有点儿离谱了。

郝娟又说:“这还不够,他还要求,上级的简报上、媒体上,经常要有楷坡的消息。他搞了个奖惩办法:在中央媒体发稿,奖一万;在省一级媒体发稿,奖五千;在市一级媒体发稿,奖一千。哎,你在城里工作多年,认识媒体朋友不?帮我发一篇呗?”说罢,她从兜里掏出了被折成六十四开的打印纸。

吴小蒿这才明白郝娟来串门的目的。她接过稿子展开看看,发现这是一份楷坡镇计划生育工作半年总结,其中找不出什么亮点。但她不好直接拒绝郝娟,就说:“郝主任,我之前在区政协工作,与媒体朋友没有多少交往,我回城的时候找熟人转交给报社,让他们看看。”

郝娟双手合十,向她连连晃动:“谢谢吴镇长,谢谢吴镇长!”

道过谢,郝娟又说起自己的老公。她说,三年前,这里的陈书记被提拔走了,接陈书记的应该是她家老来,老来干副书记八年了,他不接谁接?没想到,腾地一下,周斌空降,老来只好干了个没权没势的人大主席团主席。打听一下,原来是周斌想下来镀金,为升副处打基础,跟领导软缠硬磨,才来到楷坡。这人是个野心家,他来楷坡都干了些啥呀?搞花架子,耍笔头子功夫……

吴小蒿知道,她不能再听郝娟的,与这样的长舌妇接触多了,自己会陷入是非旋涡,难以洗白,就说:“郝主任,对不起,我不能陪你说话了,我要让文化站站长带着出去转转。”

郝娟的脸上现出诡秘神情:“郭默带你出去?那可是书记的大红人,你跟她搞好关系,就等于和书记搞好了关系。”

吴小蒿有些恼怒:“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分管文化,跟她是工作关系,不考虑别的。”

郝娟摆出不把话说透绝不罢休的样子:“你分管文化站,更得了解郭默。这人是个渔家女,之所以能当上站长,不光是因为会唱,还因为会跟领导那样。”说到这里,她向吴小蒿挤了挤眼。

吴小蒿再不愿听她嚼舌头,就给郭默打电话:“小郭,咱们出发。”说罢起身向外走去。郝娟也跟着走到门外,还没忘了小声嘱咐吴小蒿:“我是信任你,才跟你说这些的,你可不要告诉别人。”

5

吴小蒿刚走出办公楼,就见郭默骑着摩托车从大院最后面的文化站过来了。因为车子太旧,声音特大,车后冒的青烟也清晰可见。

郭默将车停住,漂亮的小脸上现出笑容:“吴镇长,你家里有车,也不开到楷坡,还要我用这破摩托驮你。”吴小蒿将一条腿迈上她的车后座,说:“我把车开来,孩子上学怎么接送?我必须留给孩子她爸。”“再买一辆。”“那怎么可能?我还当着房奴,每个月要还房贷呢。”郭默说:“能当城里的房奴,也是一种幸福。我们住着镇里不花钱的房子,可是把孩子耽误了。乡镇小学,教学质量太差,这都什么年代了,老师上课竟然还用本地土话,愁死我了!咱们先看楷碑,你坐好,咱走。”

吴小蒿让郭默带着,出了政府大院。郭默没戴头盔,长发飘飘,直扫吴小蒿的脸。想到郝娟说的那些,吴小蒿对眼前的女人没有好感,觉得在她脸上扫来扫去的,是一种叫作“冒犯”的东西。她想起,曾在史书上读到,晋朝有个叫郭默的大将,曾任江州刺史。王羲之当过江州刺史,留下美名,那个郭默却是劣迹斑斑,死于非命。她问郭默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郭默说:“我小时候能说能唱,我爹烦了,就起了这个名,想让我沉默一点儿。可是,我长大了还是沉默不了,哈哈。”

正走着,郭默忽然抬起一只手,向前面的住宅楼上连连摆动:“‘牛哥’你好!”

吴小蒿抬头看看,楼上却没见人,就问:“你叫谁呢?”郭默将摩托车停下来,仰脸向楼上一指:“喏,那不是‘牛哥’?我很喜欢它这样子,走到这里就跟它打招呼。”

吴小蒿这才发现,从六楼的一扇窗子里伸出一个黄牛头。它不理郭默,一边反刍一边看着远方,嘴里掉下的唾沫,差点儿落到吴小蒿的脸上。她惊讶地问:“楼上怎么能养牛呢?它是怎么上去的?”郭默说:“庄户楼上,什么都养。据说还有养羊的,养猪的,养鸡养鸭的。这一户,春天用筐子把小牛犊吊上去,现在长大了。”吴小蒿问:“它怎么下来呢?”郭默说:“不知道。”

她指点着楼房说:“这三座楼,是周书记的得意之作。前年,他为了让楷坡增加非农业人口,撤乡改镇,就把附近两个村子拆掉,把村民集中到这里,大家都叫它们‘庄户楼’。村民上了楼,有好多不方便,种地要跑很远。”

吴小蒿抬头看看“牛哥”,见它还在遥望远方,心想,你在想念山上的青草与伙伴吧?

来到楷坡村后,只见地势越来越高,最后发展成一座小山冈,上面长了一些松树。走了没有多远,郭默向路边一指:“在那里。”吴小蒿下车看看,见路边有一块花生地,地头上立着一通青石碑。

郭默向吴小蒿讲,听老人说,当年这里的老楷树又粗又高,树荫能遮住半亩地。50年代,楷坡成立供销合作社,有人提议杀这楷树,解木板做柜台面儿。一帮人来杀,用锯锯了几下,伤口竟然流血,吓得跑掉。供销社主任不信邪,说哪里是血,只是树汁子而已,他亲自拉锯,拉了整整一天,才把这树杀倒。解了一页页又宽又厚的板子,放在用砖垒起的柜台上面。她小的时候去供销社买东西,曾经摸着三尺多宽的柜台面板,想象那棵楷树有多么粗。

吴小蒿早在《隅城地名志》上读到,楷坡之所以叫楷坡,是因为过去此处长满楷树。她问郭默现在楷坡还有没有楷树。郭默说,没有。林业站在全镇普查过,一棵也没有。因为这树珍贵,早就叫人杀没了。最后一棵老楷树让人杀了之后,只剩下这块碑。

吴小蒿听了痛心疾首,近前去看那碑。碑从中间断成两截,又用水泥接在了一起。幸好碑文还算完整,是一首五律:

不晓何人植

悠悠矗古今

孔林瞻圣树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来自网上公开免费阅读章节,若无意侵犯了您的权益,烦请联系2438514686@qq.com,核实后会及时删除!

蓝码智能科技信息网

备案号 | 粤ICP备15075408号-3

Copyright © 2019-2020

使用手机端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浏览移动站获取更多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