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计算

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

来源:光明日报 云计算 2025-01-05

原标题: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权威发布】

回首2024年,探月工程、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1月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丰富生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赵辰昕介绍,2024年,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卓有成效的,突出表现为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赵辰昕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快速增长,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24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这一年,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与此同时,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空间格局更趋优化。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动力引擎作用持续增强,占全国经济增量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新的积极成效,2024年前三季度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6%,预计2024年全年能耗强度下降3%以上。

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合作持续拓宽。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施行,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

共享发展全面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落实惠民举措,更大力度稳定就业促进增收;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托育服务机构达到近10万家,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41万个……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切实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赵辰昕说。

对今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充满信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从近期的月度数据和高频指标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落地见效,特别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后,市场预期有效提振,经济运行明显回升。

“关于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考虑,既要兼顾需要与可能,也要做好与中长期规划衔接,充分体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需要。”袁达说。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今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将有效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2024年出台政策的效应将持续显现,2025年宏观政策还有充足的空间,加上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经验更加丰富,可以为实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对推动今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充满信心,对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充满信心。”袁达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增强政策一致性,加快政策传导落地,更快更充分地释放政策效能。

消费市场将持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介绍,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的影响,2024年9至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50%以上,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在20%以上。在大宗消费增长比较迅速的同时,服务消费也增长较快,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涌现。

“展望2025年,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没有改变,消费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消费市场将持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肖渭明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促进居民增收减负,丰富消费产品服务供给。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消费品纳入支持品类。扩大服务消费,打造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以高质量供给来引领有效需求。

“当前,不仅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冰雪消费火热,上海、湖北、四川等地室内滑雪场也持续‘升温’。”肖渭明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大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提升冰雪场地设施数量和公共服务水平,聚焦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扩大老年助餐、居家助老、社区便民、机构养老等服务。此外,还将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本报记者 刘坤)

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
纠错:2438514686@qq.com

蓝码智能科技信息网

备案号 | 粤ICP备2024341071号

Copyright © 2019-2020

使用手机端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浏览移动站获取更多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