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计算

消费升级、科技创新、ESG下的中国租车行业:未来五年翻倍增长

来源:自媒体 云计算 2022-01-19

消费升级、科技创新、ESG下的中国租车行业:未来五年翻倍增长


1904年,一家位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车铺,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汽车租赁广告。现代租车行业的历史由此拉开帷幕。

1989年到2001年前后,中国租车行业开始兴起。尽管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速融入全球化之后的强劲增长,中国租车行业与澎湃不息的中国经济同频共振,快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租车行业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中国租车行业为什么能够“弯道超车”加速追赶?以一嗨为代表的国内新兴互联网租车平台进行了哪些创新?在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双碳达标的新时代,中国租车行业正在发生哪些深刻变革?

日前,全球著名企业管理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携手一嗨出行研究院,联袂发布《全新视角审视与时俱进的租车行业》(下称“报告”),从产业变迁的角度回答了这些入木三分的“时代之问”。

受到国内经济增长和个人消费崛起推动,中国租车行业在过去20年实现了超过30倍的增长。进入2020年代,在疫情不断反复的背景下,消费格局的重塑和新技术的演进,将影响租车行业未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推进,双碳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重点。租车行业以“共享+绿色”模式,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并依托自身网络范围广的特点,助力自驾游的进一步普及,支持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预测:“宏观趋势将进一步作用于租车市场,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租车市场聚力升温,将迎来新一波高速发展期,预期行业规模未来五年内将实现翻倍增长。”


消费升级助力租车行业大爆发

中国租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是从2002年开始的,这并非一个偶然。

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到达峰值5132点后一路下挫,最低跌至2002年10月的1108 点,跌幅高达78%,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遭到恐怖袭击,美国本土安全的神话被打破。与之相比,中国发生的大事则是,2001年7月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四届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上,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12月11日正式“入世”。

一个前所未有的东方故事逐渐进入高潮。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1.4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约为4.1353%。到2020年,中国GDP高达14.7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蹿升至17.3863%。入世20年,中国GDP翻了十倍。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强大引擎。GDP如此强劲的增长,表现在不同行业,就是百花齐放。

以一嗨为代表的国内新兴租车公司,正是在2002年到2012年中国租车行业的加速发展期开始崭露头角,以Hertz、AVIS为代表的海外租车巨头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与海外巨头在中国本土商场上开始正面交手。2012年后,消费租赁迅速崛起,更了解中国本土消费者喜好与习惯的中国本土企业加速发展,海外租车巨头转而开始与本土企业合作,开启全球本地化(Localization,Globalization+Localization)新阶段。

从2019年开始,中国人均GDP连续超过1万美元。纵观欧美日韩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历程,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伴随消费升级越发强劲的浪潮,本土公司将成为本土消费者的首选。中国租车行业正站在一道徐徐拉开的大门之前,大门外“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推动下,个人消费者对汽车租赁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基建日趋完善,城市限牌限行政策收紧,年轻人的汽车消费态度从“自有车”向“共享车”转变,自驾游需求快速增长等因素都助力了汽车消费租赁的崛起。到2020年,中国租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近900亿元,车队规模接近180万辆,涵盖休闲旅游、商务出行等丰富的短租和长租场景。

1999年9月,《财富》全球论坛在上海举行,有一段15秒的广告片让人印象深刻,广告词铿锵有力,“欲独霸世界,先逐鹿中国”。而今,站在2022年的全新起点上,中国公司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将在本土和海外同时进行,那句广告词也已经可以修改为——欲独霸中国,必逐鹿世界。


科技创新助推租车行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与全球租车行业一样,2020年后的中国租车市场,科技创新助推行业转型的特性日益凸显。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说:“真正稀缺的不是资源,不是美德,而是对于现实的理解与把握。”以一嗨为代表的国内租车企业,深刻理解、把握现实世界发生的变化,积极探索移动互联、自动驾驶、新能源等前沿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主动布局,拥抱技术变革。

在移动互联方面,得益于新技术及新模式的发展,车内娱乐/AI 、自助泊车、无钥匙进入等汽车数字化出行服务体验更为消费者所在意,线上数字化与线下高品质服务融合的模式成为消费者的关注重点。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超过90%的用户希望改变传统的租车押金模式,更加关注车况透明、取车便利等要素。对于一嗨而言,数字化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在自动驾驶方面,报告预计,2021年-2030年的十年间,L2-L4相关技术成熟,租车用户可以尝试“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高速自动驾驶”和“自动取还车”等更多辅助功能,逐渐实现双手离开方向盘,进行工作娱乐活动的小目标。与此同时,租车行业也在不断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成熟和渗透率的提高,如与产业端密切配合,对自动驾驶功能应用进行共同研发测试;基于庞大的车队网络,向产业端提供大量路况及驾驶数据;基于自身业务,探索自动驾驶在特定租车场景的商业化潜力;负责自动驾驶租车产品的日常运营和车辆维护,确保稳定等。

在新能源方面,2020年起,汽车行业的电气化进程逐步加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增长已超过燃油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的占比逐渐增加。报告称,2021年1月-9月,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分别完成216.6万辆和21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9倍。同时,智能网联技术愈发普及,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不足35%增加到2030的接近100%。纵观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下游环节的需求和生态配套将推动产业加速发展,而租车企业依托多环节的布局,拉动需求、促进生态完善,在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渐成长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我们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将通过消费格局重塑和新技术演进等方式,深刻影响租车行业未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双碳与ESG可持续发展引领租车行业未来

2020年,我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交通领域是当前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BCG分析,2011年到2020年,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增长速度最快。最近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了“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排放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的行业目标,倡导大力推广绿色出行,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租车行业的本质是“共享实体经济”,帮助消费者共享汽车,减少汽车保有量,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

得益于遍布的租车网络,租赁车辆可以在不同用户群体中实现高效周转。以一嗨租车数据为例,一辆租赁车辆在一年间平均可以周转近70次,它可以为白领短途商务代步,可以是家庭出游的交通工具,可以让情侣完成小城美景游,也能带着年轻人去看绿水青山,还可以是打工人返乡路途的陪伴。这个数字既说明租车可以服务不同的群体,也意味着租车企业通过“共享”用车,帮助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资源共享。

既充分考虑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又借此加强公司治理,这正是ESG的题中应有之义。2006年4月,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PRI)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UNPRI的签署方认同有责任以资产受益人的长远利益为行为导向,相信ESG因素可影响投资组合的表现,是推动ESG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谈论ESG,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碳中和”与“共同富裕”。而这两大议题,都与租车行业有着无与伦比的高契合度。以一嗨为代表的中国租车行业,正加速在新能源方面的转型,以绿色、共享出行的方式推动产业低碳发展,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贡献力量;而自驾租车以共享为本,实现从大交通到小交通的无缝衔接,推动小城/乡村的旅游市场高速发展,为推动旅游扶贫,实现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的那样:“大公司的特征除了其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以外,还有第三个决定性的因素,那就是大公司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我们社会的信仰和希望。”


消费升级助力,科技创新助推,双碳与ESG可持续发展引领,中国租车行业即将迎来新一波高速发展期。

BCG数据模型显示,2020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约为870亿元,到202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585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预期未来五年内将实现翻倍增长。

100多年前的美国,正在经历持续的上升和攀爬过程,直到美国GDP在1984年跃居世界第一。那时候,一个世界级品牌的创造者,亨利·福特(Henry Ford)说:“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足以使人振奋。但与未来我们将拥有的相比,今天的一切微不足道。”

这同样是今天的中国。包括租车行业在内的中国各行各业,正在美丽新世界的大门之前,振翅欲飞。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及投资依据。)

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
纠错:2438514686@qq.com

蓝码智能科技信息网

备案号 | 粤ICP备15075408号

Copyright © 2019-2020

使用手机端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浏览移动站获取更多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