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车主TAI度调查 | 车载智能,我用“爽”了吗?
如今,智能车载系统成为了汽车新标配,也逐渐成为用户购车的重要决策项之一。然而,“车内一块屏”真的让用户用爽了吗?用户还有哪些痛点,没有被满足? 什么功能和体验,才是智能汽车进化的核心?
1月23日,腾讯智慧出行举办“出行有TAI度”用户共创营活动,邀请了多位智能汽车车主,产品经理、媒体和跨界kol,围绕“车载智能,我用爽了吗”这一主题,畅谈智能汽车的使用体验,并对智能汽车的未来设计提出建议和畅想。
车载导航,为什么用起来还不够「爽」?
说到产品体验,用户最有发言权,也可以成为智能汽车产品设计的最佳参与者。此次用户共创营活动以“用户驱动产品”为核心理念,由腾讯智慧出行发起,联合极客汽车共同举办,现场邀请了广汽传祺、长城哈弗、吉利博越、理想ONE等搭载腾讯TAI生态车联网的品牌车主,以及蔚来、大众、宝马等品牌车主用户,共同展开探讨。
活动以“吐槽大会”开场,嘉宾以车主身份,对各类车载科技功能进行了投票。车载导航、音乐、语音助手仍然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但吐槽也相对集中的功能,可谓“爱之深责之切”。
在导航方面,更新慢、不准确、输入法难用,成为车主诟病车载导航的“三宗罪”。 现场多位车主表示,以前的车机导航更新太慢,无法实时同步交通情况,而且相较于手机更加卡顿,所以大家更习惯于用手机导航。“比如说车开了几公里以后,突然失准了,然后让你掉头了。”也有车主表示,近几年的新车上已经配备了在线地图能力,车载导航的优势也逐渐凸显。
还有车主反馈最焦虑的问题是,路况是动态变化的,用户摸不清楚该几点几分出门。
针对这个痛点,腾讯车联产品副总经理邢辉表示,车载导航需要继续做好垂类的深耕,有很多技术难度要做。例如智能路况预测,通过智能分析不同的交通信号、路况,当天的限号政策、用户的出行路线情况,甚至是驾车习惯,以及你希望到达的时间等因素,在手机和汽车端进行智能预测和行程提醒。“未来结合车辆的传感器、V2X技术,车载导航的体验会逐步超越手机导航。”
语音交互准确性的提升,也能够逐步替代手动触屏输入地址的繁琐。语音替代触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大多数汽车用户也开始养成语音交互的习惯,但是语音交互的体验还是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有媒体嘉宾分享道:“想做好语音,要让学习成本降低,别让我学你怎么说话,而是我怎么说话,你都能听清楚,而且能帮我解决问题。”
另外,汽车系统也和手机导航实现了打通,带来了不错的导航体验。例如,通过“腾讯我的车”小程序能够把手机上的位置发送到车机上、并且能和其他车的好友组队集结;在车机上登陆微信,也可以在接收位置消息之后,直接发起导航等功能,简化了许多操作流程。
车载娱乐内容越来越丰富,如何破解「选择困难症」?
汽车具有更加优质的音响设备,所以一边开车,一边用车机收听内容,成为大多数车主的选择。除了音乐之外,现在车机上的声音内容种类也不断丰富,例如听书、新闻、播客等等,车主有了更多的选择,却也常常陷入“选择焦虑”。 有车主表示,打通ID账号,把自己在手机、iPad上收藏的内容同步到车上,是一个很实用的方式。
“让用户在车上选内容是反人类的,我们希望让用户变的更‘懒’。”腾讯车联产品副总经理邢辉表示,“腾讯下一步会推出‘私人播放清单’功能,上车只要点击一下,就会给用户播放喜欢的音乐、电台、播客等内容,背后是基于用户的历史收藏和内容偏好分析。如果用户不喜欢,也可以快速跳过或删掉。我们还在探索社交化的内容推荐,例如QQ音乐的互动社区积累了大量的UGC内容,可以让用户了解大家都分享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新动态,在车上不仅可以听自己喜欢的内容,也可以快速找到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喜欢的内容。”
他表示,未来还会有更加有意思的构想,例如,可以和好友建一个在线歌房,可以边开车边在里面分享音乐,甚至在线K歌,深夜语音聊天。
语音+AR,如何增进人与车的交流?
在人车交互方面,有媒体嘉宾提出,真正完美的车内交互体验,除了不断优化语音助手的能力之外,还要结合更适合驾车场景的信息呈现方式。比如说语音助手和AR-HUD的结合,通过更直观的“视觉+语音”引导,带来更加浸入式、更准确的导航呈现。未来,汽车与人的交流手段一定需要更加多元、高效。
(腾讯AR导航)
现场,腾讯展示了最新的AR实景导航,采用了多传感器融合的车道级高精定位技术,让导航指引标识更加逼真地“贴合”在道路上,并且能够精确到具体哪一个车道。未来,还可以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个性化地“浮现”给用户所需要或感兴趣的服务信息。例如,提示前方建筑物内有停车场,实时剩余停车位数量,或商圈一带各品牌打折促销信息等。
腾讯车联产品经理金岩表示,未来用户的眼睛一定会盯着一块新的屏幕,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一个趋势。再往下一代来看,地图会从“导人”到“导车”。最早,车给我导的是一张固定地图,到一个在线的动态地图,到一个信息含量更精细、更个性化的地图,到后面不需要让人去看地图,而是直接导给自动驾驶汽车,自主完成从A点到B点的驾驶。
路上也Social, 车和车之间如何交流?
除了人车沟通,现场一位车主提出,希望车与车能够实时沟通对话,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共鸣。她说:“我是个新手司机,操作不熟练会干扰到别人,如果路上的两台车能够随时对话,我就能向对方表达歉意。”
如果车身可以成为一块交流屏,通过车与车之间的交流,也能对不文明的车主起到监督,对路上的好人好事起到鼓励的作用。有车主表示:“日常的用车,环路、堵车的时候遇到有人加塞,我总是忍不住想当面指着他说‘你这个没有素质的人,你为什么要这样?’我希望有一天我的车身上可以把我的表情、我的愤怒表达出来。这对于不文明的行为,大家一起diss他,也会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制约。”还可以对车主的日常驾驶行为建立“征信系统”,路上遇到爱加塞、爱怒路、爱碰瓷的车主,会提醒给周边的车辆。
另外有一个发现,同一个品牌车主,就是一个社交圈层。“蔚来、理想的车主在路上看见了,经常会按两下喇叭,虽然并不知道对方是谁,就是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一位蔚来车主表示,希望未来在路上看到同一品牌的车,车机或者AR-HUD就可以显示这个车的车友是谁,并能够通过车机或者APP把这个车友的账号关联上。基于同品牌、同车型,可以在路上产生一些社交场景。
手机or车机?应各司其职,提供特性化服务
现场还针对用户更喜欢使用手机还是车机做了一个小调研,大致占比为1:1。不过所有嘉宾一致共识,目前之所以会使用手机支架,是因为现在的车机还不是足够好用。当车机的交互体验、服务生态逐步构建起来时,到了车里一定不会再举着手机。
对此,邢辉表示,汽车的终极定位是“移动生活空间”,要尝试着把它理解成一种新的客厅或者是办公室的形态。目前行业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过渡期,才会有关于车机还是手机这样的“选择题”。实际上,车机不会完全替代手机,应各司其职,在不同的设备端享受各自的特色服务。到了自动驾驶的阶段,该让车做的让车去做,用户该用手机点外卖就点外卖。
行业在议论,软件定义汽车,场景定义汽车。但无论如何定义,最终核心都是服务于人。腾讯智慧出行搭建此次“用户共创营”平台,希望能够倾听用户真实的诉求,并引导用户深度参与产品、车主社群运营模式设计之中。真正的智能化,意味着一辆车从产品设计,到后续的车主服务,一切都由用户来定义。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及投资依据。)
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
纠错:2438514686@qq.com